当前位置: 郑州择校宝 > 幼升小 > 正文

郑州学区房是个谎言?8个月孕妇挺大肚子看房半年发现的真相

2020-11-13  来源:网络  作者:郑州择校宝    
字号:

郑州择校网(www.zexiao007.com),您身边的择校专家,郑州入学、转学、升学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郑州择校宝,或崔老师个人微信: 1192687838,免费咨询答疑!

前言

       在北京,学区房是真学区房。坐享全国最优质高端的教/育/资源,就连一间小平房,也能在郑州北龙湖换套洋房。

       在郑州,学区房也是学区房,但显然不能与北上广深同日而语。如果迈过一定的资源门槛,在全市较好的学区择校而落,对中产以上家庭来说,并非难事。

       对学区房的热捧,显示了中国人对于阶层战争的焦灼。每一个孩子自从在产床上切断脐带开始,就被整个家族赋予了太多重任。从早教开始,尽长辈们的力量,送他们进入更好的教/育机构,算是为他们的人生兜了一层尿不湿。至于以后,再说以后吧。

       这种逻辑不能说错,但大部分人都选择的路径,其实更适合平庸的家庭和孩子。家长们应该反思的是,对孩子教/育承担最大责任的,其实是家庭。

       无论如何,从统计学意义上来看,这一代城市居民后代的能力和阶层,大多会与父辈存在断层。跟父辈相比,他们天资和心智不一定更高,但面临的竞争却更加残酷。

       这也给郑州这种城市的学区房,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学区房被爆炒的前提,是大家都认为接盘者众多。而这,并不一定符合现实。这位二胎妈妈的看房经历,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启示。

01

       2017年4月中旬,我终于拿到了郑州陇海西路55号院的房本,这里是伊河路小学和十九中的学区。1980年代初期的房子,80平小三室,全款购买,将近百万元。

       从此,我挣扎了将近一年的学区房寻找之旅宣告结束。从孕期8月开始奔走,到孩子已经半岁,中间历经郑州房价过山车般的狂飙,和政府调控一次次急刹车。其中的辛酸、焦虑和不安,只有我知道。

       我更目睹了郑州史上最剧烈的一次阶层折叠,房产成为最锐利的兵器,和最坚固的城池。为了争抢一套学区房,很多和我一样的小老百姓在那些荒草废墟堆积的老社区里登高爬低,灰头土脸。

       现在,我可以暂时按捺下焦虑,想像着以后的美好生活。当我抱着老二在屋里转悠时,老大正在安心画水彩画。我突然心里就勾勒出一幅画卷:五年后,他俩就能大手牵小手,一起走向伊河路小学。

       又抬头望了一下窗外,几栋高层挡住我的视线,又回头看看俩娃,心里仿佛觉得有一块石头已经落下,轻松很多。

       当然,我相信在郑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里,同样为学区房而焦虑的妈妈有很多。甚至也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一个母亲,都想着孩子过得更好,享受更好的教/育,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这就会促成千千万万个孕妈与学区房的故事。

       我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02

恐慌中买定80年代学区房

       2016年国庆节,楼市调控突袭,市内五区及港区、高新、经开、东区限购180平米以上住房;2016年12月,调控再升级,外地人在郑州买房需提供2年社保或个税证明,180平方米以上住房纳入限购范围。

       在这密集调控的两个月内,我顺利生产,坐完月子。

       养育老二的开支和调控的升级,以及由调控引发的违约纠纷不断见诸媒体,让我庆幸,2016年9月份幸好没买成,否则有很大的可能正在某个中介门店跟房东争吵。现在调控来了,还可以挑挑拣拣,价格或许还能松动一下。我也开始冷静思考自己对学区房的需求。

       孩子刚百天,也就是2017年3月份,我又出动了,这次是伊河路小学的学区房。通过网上中介和线下实体店的摸查,我开始每天在那个区域看房、看房、看房。我家住在中州大道航海路附近的远大理想城,开车沿陇海快速西行,并不是太远。

       房子可是真破,80年代的居多。怀旧电视剧里的老旧厨房和厕所到处可见,还都没电梯,我每天至少要爬数百级台阶,在频繁爬楼梯看房中,我顺便完成了产后减肥。

640.webp.jpg

       最大的难题是超过20年房龄的房子,银行贷款很难做了,基本要一次性,而我是需要找个至少三房的,好在当年的单位房,得房率真是很高,80平能做成规规矩矩的小三房,只是不多,要遇。

       我比较幸运,或者说是我看房比较勤奋,在高频的看房,以及调控带来的冷静市场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后扒拉到一套很满意的,几轮谈判,最终全部手续下来单价1.2万拿下。

       这个小区是劳动培训中心家属院,建于85年左右,我买的是顶楼五楼,面积80平,全部办下来97万。这套房子可以做成标准小三房,如果要租出去,市场价两千到两千五之间。  

03

小户早卖两年赔20万

       买学区房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我2015年很蠢地贱卖了自己的一套小户型。

       2015年底,随着房贷首付2折,利率9折,降契税、营业税,基准利率一再下调,郑州房屋市场开始回暖,二手房中介的工作人员很多开始下手买自己的第一套房。我那套40多平,位于管城区的小户,就是在2015年底被一个中介员工买下。

       她踏对了市场节点,通过房贷杠杆,5万元左右撬动了自己的首套,而且房子的租金可以养住房贷月供,目前那套小户净增值20万左右。这是一个一年时间通过房子,以5万搏20万的财富励志故事。

       在2017年,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所以说,那些拥有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人,才有知识变现的可能,更轻易地积累自己的第一桶金。

       当然,作为卖家,我也很郁闷,讨厌自己的低智商和没眼界。这也是生动的一课,我深刻理解了“买房从不会后悔,卖房就一定会后悔”这句话。

04

一天看四套难求一房

       作为一个妈妈,操心肯定要更细更多,在寻找学区房过程中,我真是精疲力竭,踏遍郑州学区房市场,接触中介不计其数,有时候挺着大肚子开车去看,基本上一周看两三天,一天看四五套。

       早在2015年我就考虑过学区房,也看过伊河路小学学区的房子,但是当时市场不温不火,老大也才3岁。但是,2016年3月,郑州楼市已经明显回暖,孩子也基本4岁,加上我卖掉了一套小户,紧迫感日强,我开始考虑把买学区房提上日程,但是没有付诸行动。

       真正开始频繁看房,付诸行动是2016年8月,当时我怀孕8个月,预产期是10月份。而此时的房产市场已经从5月的发热变成了炙热,房价已是一天一价,卖家违约、不见无效买家已成常态。

       郑州小升初的选拔太厉害,结合周边妈妈们的经验,我决定重点考虑小学,如果能兼顾中学最好。伊河路小学、纬五路一小、省实验小学都先后进入考虑范畴。文博东路、文博西路、俭学街,农科路、科源路、白庙路上所有的中介,怀孕8个月的我顶着三伏天的烈日,挨个摸了一遍。

640.webp.jpg

       但是中介说房子不多,正对着文一小和省实验的博物院家属院整个小区的绿化不错,小区的车位基本可以满足停车需求,房屋质量和户型也都不错,但是基本不出房。

       那天在中介询问房源,正跟中介帅哥聊哪个院里房子多,主力户型是啥,进来一位40多岁的大姐,“我有个房子想出租,帮我挂一下房源吧”。帅哥赶紧接待。

       “大姐,你房子哪个院的?”

       “博物院家属院。”

       “呀,大姐,现在房子行情好啊,有没有考虑卖啊?”帅哥立马很急切的说服房东,我也立马故作轻松地侧耳倾听。

       “啥价了啊?”

       “快两万了都,卖了吧。”

       “才两万啊,最近不是疯涨得厉害嘛?旁边英地一天一价,它还只是学位房,俺这标准学区房,算了,再等等吧,反正也不用钱。”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一凉,又有点愤怒,这都啥人啊,越涨越盼价。不过,冷静想想,自己不也一样,不想拿钱在手,宁愿当房奴买房?谁让钱不值钱呢?

       后来咨询中介、询问小学、看别人的学区房分析文章,咨询楼市专家,研究过稳定划片的小区信息后,我开始频繁看房。白庙路上的原田花园、文博东路的中行家属院,文博西路农业路6号院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大肚孕妈的爬楼身影。

       在找房期间,我感受到中介也是一个江湖!房价一天一价,中介为了拿到更多的房源,开始抬高房价,争取独家代理。房东到店,标价180万,中介会游说房东,保证185万卖掉,但是要求房东签署独家委托,3个月内此房屋只通过这家中介卖,卖价185万。

       看房的焦虑让孕后期的我更加难以入眠。

       8月的一个晚上,文博东路一个三房,5楼,一天一价的情况下,这个房子还没涨价。

640.webp.jpg

       看过房后,基本中意,但是我犹豫楼层,我原定想当晚见见业主,但是那几天看房跑得实在累,等不到晚上约的时间,看完房我回家了。

       晚上7点多,中介打电话说房东在他们店里,如果见不到买家,就不卖了,而且价格不谈。

       我让中介把电话递给业主,真诚沟通,解释了孕后期身体原因,希望理解,明天再见。

       孩爸在旁边吹鼻子瞪眼,嘟哝着“提着钱买房,又不是求人,不行算了。”

       他是心疼我,可是他没看房,哪知道我看房中体会到的焦虑。

       业主还算客气,但是直接询问了我至少三遍:“这个价格你能接受是吧?价格我不谈了。”

       “嗯,价格我能接受。”我给了肯定答复。

       “那我要求全款,一次性,不是全款的话不行。”卖家这么说。

       炸了!原来可不是这么个情况

       我要求把电话给中介,“一次性肯定不行,我准备的钱数给你交过底,我也是刚需,不可能一次性。”

       我急了,手机在充电,我本来坐着矮凳子通话,直接拔了手机,在屋里来回转圈儿说:“你再给业主沟通一下,这样的话,肯定没法交易了。”

       中介宽慰我,他会尽力说服业主,但是临时变动付款方式,他提醒我,业主是不想卖了。

       这个房子黄了。更疯狂的还在后边。

       9月份,农科路有个一楼的房,但是房子特蹊跷,有中间人,想看房就得先给5万。

640.webp (1).jpg

       What?开玩笑吧。犹豫,持续不断的犹豫,来回咨询不同的中介,骗子?这种情况正常吗?怎么规避风险?

       但是价格很诱人,比市场价每平低2000多,这时市场价已经1.8万,我来回跟中介沟通,总算争取见到神秘中间人,原来是门卫大叔,那一瞬间,我觉得二手房水太深了,人生百态全在里面。

       看房后很中意,我接受只要能签合同成交,可以给中间人好处费。谁让你想买,市场又这么热呢。当时在中介刷了5万的定金。

       当时觉得不疯狂,值得。但是两天以后,中介告诉我,卖家不卖了。孩爸跟着我看了这套房,而且觉得我快生了,想尽快定,得知消息后,几乎崩溃,已经想放弃买房。

       因为市场很热,我的钱退得倒也很及时,但是当时我是宁愿成交,不愿退钱。

       又黄了,只能继续看房。

       9月底的一个周末,孩爸陪我一起去看房,白庙路上原田花园一个顶楼。

640.webp.jpg

       等待中介拿钥匙的时候,看到一拨看房的刚从楼上下来,我说应该不至于是同一套吧。结果不幸言中。

       带着老大,跟孩爸俺仨一起吭哧吭哧爬上6楼,进屋边喘气边看房,客厅和主卧房顶有水渍。

       “这顶楼漏过水吧?”我问中介。

       “没听房东说啊。”中介回应:“不过看样子,是漏过。等等我电话问问。”

       可是还没等中介小伙打出电话,他的手机来电:“喂,啥?这个房子另一个店同事带的客户订了?不会吧,他们刚下楼走,我这个客户也看中了呢?”中介比个手势,让我噤声:“订金交了?我们这边正在交订金,办手续,你再给我确定一下。”

       叮铃,微信提示音,中介小伙打开手机:“妈的,真交订了。”

       “姐,实在不好意思,你看。”他打开手机让我看订金条,“不过,先去我们店里等着吧,买卖两边还要见面谈,不一定谈成呢。”

       我和孩爸爬楼的燥热,瞬间清凉无比。

       在中介店里等待一个下午,得到的消息是那个买家没有议价,直接签了合同,我没有等到和卖家的加价谈判。

05

谁解农村妈妈的焦虑?

       我和我爱人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我发现曾经自己跟一些家庭较好的孩子差距太大,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无疑会对一个孩子日后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发誓决不让我的孩子再过我那样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从农村来到了城市,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了城市,但是他们在城市里再想提升阶层,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适应中国的教/育体制。

       我们家的两套房子一套在郑东新区,一套在经开区,配建小学刚招生没几年,教学质量一般。对比单位同事家孩子从伊河路小学、外国语中学毕业,考上985,公费考入国外大学,我无法免俗,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产后妈妈感爆棚,基于家庭所处工薪阶层,我决定孩子还是接受传统教/育,孩子的学习素养主要在小学时养成,孩子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考进初中,决定自己以后的路,而我作为父母,只能铺好小学的路。

       自从16年9月郑州房价涨幅全国第一以来,郑州楼市的发展呈现出疯狂的状态,特别是国家中心城市获批之后,郑州的房价已经回不到少于一万的时代。并且又加上限购调控,这无疑增加了我买学区房的恐慌。

       既然折腾着买学区房,自己又是看重小学教/育的,那就选最好的小学,尽量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适应走好。

       当拿到不动产权书的时候,我看着快5岁的老大和半岁的老二,告诉自己,这是作为妈妈,我自认为能给你们最好的了,不管你们将来学习如何,努力就好。

       而我在内心也提醒自己:买学区房是我们父母自以为的决定,即使压力再大、再累,如果将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一定不要这么指责孩子:“老子累死累活给你们买学区房,你就这成绩?”因为我们选学区是我们做父母的,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不要因为学区房,强行给孩子加压。

06

有些学区房不能瞎挤

       以小学学区的含金量看郑州各区域,中原区完胜。所谓的传统应试和素质教/育不是冲突的,应试的孩子素质都低吗?在中国,能熬过应试的孩子,只要本身能力可以,在正常的范围内,往素质方向再增分,完全没问题。

       而且,关键是中原区的学区房价格低,当时1.2至1.5的单价,学区溢价尚不充分。

       最后,我锁定了伊河路小学学区。因为伊河路小学基本可以说是郑州最好的小学,而且伊河路小学划片的范围,附近中学云集,外国语中学、桐柏一中、兴华中学、19中,呈现阶梯状排列。

       如果孩子适应了伊河路小学的教/育/节奏,优秀的话可以推荐上外国语中学本部,如果不那么优秀,可以考桐柏路一中,再差,考兴华中学,实在不理想,19中在公立划片学校中已经算不错的了。

       即使郑州像北京一样,实行多校划片的教/育改革,中原路以南、陇海路以北、嵩山路以西、桐柏路以东这个区域,两所小学(伊河路小学、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四所中学(外国语中学本部、桐柏一中、兴华中学、19中),也都是郑州市内第一梯队的,怎么划片,学校都很好。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双学区房。至少在我看来。不管教/育怎么改革,你房屋所处的位置周围全是优秀学校窝,而且能根据孩子情况,满足9年义务教/育/,尤其是二胎家庭,1公里内可以满足俩宝同时的就学需求,大带小一起手拉手去上学,无限美好!

       而省实验中学的划片生,是单独一个班,没有优秀选拔生的PK,划片价值也就打了折扣。孩子能考上文博还好,如果孩子高不成低不就,成绩在文博和划片班中间,那么省实验中学所谓的划片岂不是很鸡肋?当然,家庭能够提供更优质条件的不在我之类屌丝的考虑之列。

专家点评:2018年上半年学区房开始降温

       2018年上半年郑州二手房量价齐跌,2018年上半年二手住宅成交2.7420万套,较2017年上半年3.2980套下跌20%。成交量最大的属金水区。

       在这次下跌中学区房也无法幸免,英地天骄华庭84㎡两房由高价时的240万,跌至215万左右。其中一套84㎡带60㎡大露台的更是由260万跌至210万成交。89㎡小三房由270万全款跌至255万首付30%成交。原田花园也每套跌去30万左右,中原区学区房也是跟金水区学区房跌幅类似。

       在2018年二手房下跌中,学区房无法幸免,但相比普通二手房容易成交。

       郑州学区房下跌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国传统名校含金量正在下降,中国高校教/育正行政化,如同注水疫苗。更多富裕阶层不再迷信传统名校。

       2.实体经济不振,各校毕业生就业也一般,富裕阶层直接让孩子出国学习,见世面。

       3.中小学传统名校正受到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冲击。

       4.90年代老破小二手房因满20年,已无法贷款,失去金融功能后,变现困难。

       5。北龙湖规划43所中小学,其中清华附小附中可容纳6000多名师生,郑东新区教/育/局投资14亿重金打造,2019年将招生。上海师大附小、附中、枫杨外国语都将动工。市区传统学区房吸引力将下降。

       6.传统名校的校长和老师正在被私立学校挖走。比如,一中朱老师被碧源和理想国同时挖走,担抗郑北一中和理想国教/育。思达外国语小学校长易老师被港区育才小学挖走。

       7.大型新楼盘都傍上名校。英才实验、裕鸿实验、名门东枫杨外国语,各种外国语中学四处拓展,传统名校被稀释。

       8.传统名校周围小区大多成熟,但优质家长和生源正随城市化发展而外迁,导致生源质量直接下降。大班额、生源质量下滑,是目前传统名校最苦恼的事情。

       9.传统名校由于老师待遇太低,大约每月4000-5000左右,导致名师纷纷出去加班或离职,精力在课堂外被消耗。家长不禁问起:“到底是上名校,还是请名师?”

       10.学校过去的应试教/育早已引起若干有识家长反思。每年名校毕业生源源不断进入社会,为何社会创新力依然不行?芯片做不出来不是关键,高性能圆珠笔也做不好就麻烦了。于是我们要集体反思教/育问题。

       11.租售同权没有影响实际划片问题,但已引起高价持有或准备杀入学区房家长的隐忧,从而动摇信心。

       12.组团去天津买房,这也冲击部分学区房,但在此警告,去天津买房可能正成为接盘侠。

       郑州学区房的接盘侠往往是中产,但这片韭菜地也被镰刀收割得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觉醒和反思。虎妈们不再继而自信地认为:将孩子送到好学校才会培养成才。“好大学也不一定能成大器”的理念也开始动摇。

       他们一边极度焦虑,一边开始认真思考。中国人太能挤,太能抢。抢的不是物质多寡,而是抢得别人没位置,赚得别人无法赚钱,这是一种病。

Copyright 2021 www.zexiao007.com www.Jiaoyu007.cn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择校宝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2610号 豫ICP备20210291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