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长圈们不淡定了!
···············
10月16日上午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育考试也要加入中考分数,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也就是说,音乐和美术这样的副科也不能学的那么“随意”了。
就在今年9月,教委刚刚宣布了要加大中考体育的分数占比。
连环炮轰让家长们吐槽满天:还让不让我们有好日子了!
“中高考”是家长们的指挥棒,中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社会各辅导机构就“火”什么。没办法,为了在考试中胜出,不得不一切围着考试转。
可现在出台的政策,却让人没了方向,照这么看,孩子是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能考上好的高中?
哦,对了,相传现在有的地区已经将裸眼视力,以及孩子的体重也都纳入了考核范围,四面楚歌,让爸爸妈妈们头皮发紧。
1
先从理想层面来说,美育纳入中考,对于美术的普及力度是极大的,对国民审美素养的提升是有极大作用的,就像过去扫“文盲”,现在扫“美盲”,美术从少数人走向大众化的进程会迈进一大步。
从福建省和云南省的考试案例来看,美育中考的考察方式首先将考核分成美术知识理论测试,也就是传统的纸笔考试,其次是技能测试,也就是考手绘能力。各占一定比例综合定分。
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分数占比,考核内容,都是个大问题。
作为中考和高考的考试科目,一定要进行精准的评分,体育学科的评分标准相对来说好一些,美育课程进行精准评分有些难度。
艺术课程不像是数学物理学科那样有标准答案,老师评分很容易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评定。但是,这是重要的中考和高考啊,仅仅一分就有可能改变学生的命运。
如果一个孩子各方面优秀,只是音乐美术方面没有天赋,那岂不是很亏?
2
家长们主要的槽点在于:强行把美育纳入中考,是对教育的不公平。偏远地区的学校,很多连专职的美术音乐教师都没有,还谈何美育,这是先天就存在的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大城市的学生,无论是从学校,还是家庭,或者是课外辅导方面,在学习美育学科方面都有优势。两者一相比较,对山区学校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想通过中高考改变命运的,增加了美育考试,无疑增加了难度!
有家长说:别说乡村了,我们五线城市市区都配不够音乐美术教育,科学课都是语数英老师去上,根本没有个性发展可言。把兴趣爱好分数来衡量,让没有资源的乡村孩子更加没办法走出来!
也有人解释说:一些中学把音乐美术纳入考试,音乐不是考唱歌,而是有一些乐理知识基础,还有听力,放一段音乐,问你这个是哪首歌。美术也有一部分是美术史,看画选作者,也是在书范围出题,最后一道题考查画画,要求用XX画法画一副XX,理论上正确就行。
可如果像上面家长所说,只是要求理论,素质教育岂不依旧是一纸空谈?
除此外,最近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
有的妈妈说,现在想要的太多,但总被应试教育挤兑....
还有的妈妈说,资源分配不均匀是个大问题,大城市孩子从小接触多,学得多,眼界有很大成长,小城市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
3
政策一出,家长们唉声叹气,但是一些美术,艺术的培训机构闻风而来。打着“中考改革”的名义进行招生。
家长们一边无奈,一边默默掏出了钱包。
优优的妈妈本来不想继续给孩子报芭蕾舞班了,但是政策一出,马上续费,想着万一以后对孩子有帮助呢!
各大培训机构在疫情重创之后,迎来了春暖花开。
如今除了语数外,家长们又要考虑给孩子增加一个运动班,一个艺术班,每年至少增加2-3万支出。
“抱怨归抱怨,可周围哪个家长不是一边抱怨,一边跟着政策走呢”,优优妈妈摇了摇头。
4
虽然政策让人慌乱如麻,但到底需不需要过度焦虑?帮姐觉得,那到大可不必!
1,中考实际考的不是成绩,而是排名。
中高考,大家关注的是分数,实则考的是排名。你的名次决定了你考什么高中,考什么样的大学。对于中考,和你竞争的是身边人,你的体育,你的美术和音乐,也都是和身边人的比,所以不存在一个乡村小学的孩子和北京城市里的孩子PK。
且目前来看,美术音乐的占比分数较低,所以对整体分数来说不会产生巨大影响。
2,无需过多焦虑,被周围人影响
家长们很容易被焦虑的情绪带着跑,一个家长焦虑,一群家长就开始焦虑。其实你冷静想一想。孩子如果成绩好,真的会因为音乐和美术而拖后腿吗?这个肯定是小概率。
越是在众人焦虑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按部就班的安排好孩子学习,以不变应万变!
3,天赋异禀只是少数人
对于体育,音乐和美术,如果不走专业,而是作为基础学科,并不需要非常强的天赋。另外,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创作一些好的的环境,比如多听音乐,多看书,看一些纪录片,提升孩子全面知识和能力。
政策可能不如人愿,但我们作为家长,还是要平稳心态,毕竟解决问题,才是我们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