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家长群,各个班级老师都会组建微信群,方便老师通知家长!也便于老师和家长相互交流!
然而,很多所谓的沟通群,已然成为“马屁群”、“客套群”、“攀比群”、“辩论群”、“广告群”......
一个视频火了,一位老爸发了一个视频,是对老师的抱怨,引得几十万人点赞。网友们纷纷表示:做了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说了我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我那么多时间收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改作业,改完作业还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而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我真的不敢退出家长群”,是无数家长最真实的心声。
在微博上有一位爸爸就被这家长群逼得奔溃大哭。
班主任老师点名批评:“某某家长经常不回班群信息,打了多次电话都不接听,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来教育,希望你多关心一下他。”
家长会上爸爸直言压力太大:
“天天加班到凌晨”“你们打电话给我不是我不想接,是我在开会”“我怎么看得过来嘛”。
同样其他的家长也表示,爸爸妈妈都是双职工,没有办法每时每刻去盯着家长群,并不是不想回复。
有人这样调侃,“时下当爸妈的新标准”,陪得了作业;改得了作文;教得了奥数;编得了小报;如今要再加一条:聊得了班级群!
他们说,这年头,加入家校沟通微信群,才知道什么叫,“一入‘校门’深似海,从此‘清静’是路人!”
于是,家长微信群正在成为,大家又爱又恨的存在:“爱”是因为它的方便,“恨”是因为它太方便了。
有老师说:“有了微信群,每天都像是在开家长会。”
有家长表示:“每天看沟通群的时候提心吊胆,消息太多,头都炸了。”
最后想提几点建议,希望对各位老师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针对家长:
1、做好自我调节。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并对班主任充满信心。
2、良性沟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围。
3、晒娃要适度。毕竟班群是一个公共交流平台。
4、理性对待班级群。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避免盲目点赞。
5、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针对老师:
1、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
2、明确交流时间段
3、面向全体兼顾个体
4、互动内容划清底线
5、做好隐私保护
6、及时发现家长的诉求
7、分类建群,为微信群“减负”
8、敏感信息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