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择校网(www.zexiao007.com),您身边的择校专家,郑州入学、转学、升学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郑州择校宝,或崔老师: nm6370免费咨询答疑!
走进二七区艺术小学,穿过悠长的林荫小径,身着彩色外衣的教学楼便赫然出现在眼前。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是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公办小学。学校从河南本土文化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努力提升孩子们的艺术素养,打造“美丽教育”的品牌。
“舞姿翩然起,琴瑟和悠扬,书画点墨香,艺彩初绽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承载“美”的重要载体,尤为凸显其艺术价值。一捧泥土,几色颜料,在孩子们稚嫩小手中俨然成为荒诞怪异的泥泥狗,将神秘的上古之美跃然眼前;几抹油彩,婉转亮嗓,在小演员们的举手投足之间让豫剧传统之美绽放舞台。二七区艺术小学努力耕耘着优秀文化传承的沃土,学校开设有泥泥狗、戏曲、衍纸、书法、绘画等二十余项艺术审美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提供有力保障。
向美而立,以美育人。二七区艺术小学秉承“尚艺尚美,快乐发展”办学理念,让学生涵养艺术灵性,让教师濡染艺术气质。建校十年来,不断提升办学品味,打造美育品牌,坚持“三全”原则,构建特色课程,联动社会资源,成功由一所初建校成长为一所美育示范校。
色泽缤纷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位位迈着戏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宛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戏剧气氛撒至操场的每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掉入了豫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的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令人沉醉其中。这是河南省豫剧院在“戏曲大舞台”带给二七区艺术小学全体师生的一场精妙绝伦的演出。
“戏曲大舞台”是学校特意为孩子们开展戏曲活动,展示戏曲艺术而精心设计的活动场地,搭建在操场最显眼的位置,主题背景上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戏曲大舞台”几个字格外抢眼,舞台四周侧壁上用戏曲脸谱填充,学校的孩子们总以能登上这舞台为骄傲。
不管是搭建戏曲大舞台,还是筹建戏曲馆,邀请戏曲名家,外派教师学习深造,更甚是品鉴一台台大戏,二七区艺术小学将“戏曲进校园”工作视为学校发展蓝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制定了“戏曲进校园”五大工作原则,即“戏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戏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戏曲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戏曲与科研相结合、戏曲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将“戏曲进校园”工作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构建了以终身教育为内涵的学校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艺术”是自由的,是快乐的。这种自由和快乐需要一种美好的氛围塑造和情怀浸润。为此,学校打破时间的桎梏和空间的局限,构建“无处不戏曲”“无时不戏曲”的戏曲校园文化,为戏曲艺术的传承打通路径。学校“双E”理念的设定就是要打破这一固定思维,即Everywhere——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学习戏曲的地点,为实现戏曲艺术的全面浸润,学校精心设计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每一层楼,每一条路都会说话;Everytime——任何时刻都可以学习戏曲的时刻,清晨当孩子们步入校园,便能听到从校园广播中播放的戏曲名段,课间操全校师生齐做戏曲操,放学后戏曲社团的孩子们更是大显身手。
二七区艺术小学将戏曲纳入学校课程建设中,构建戏曲校本课、戏曲融合课、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戏曲学习网络。创编戏曲校本课程教材,组织戏曲课程教研,每学期每年级至少4节戏曲课,精选学习2首以上戏曲曲目,分层教学,迅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全校师生的戏曲素养。
“因为我们是艺术小学,我们坚持以美启智,以美育德,通过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启发学生的智慧,把我们的美育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校长白春荣说道。学校重视各学科戏曲元素的开发,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拓宽戏曲艺术渗透领域,通过戏曲活动达到艺术体验的全面育人。例如音乐教师将中国各种戏曲派别分成分段介绍给学生们,赏戏曲、议戏曲、唱戏曲,让学生感受到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达到人人听戏,天天唱戏,每年每个学生学会2-3首戏。语文老师开发和整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戏曲因素,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武戏《武松打虎》,还是讲述经典名著的《大闹天宫》,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到我国民族文化——戏曲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戏曲的无处不在。美术老师画脸谱、观戏服、描姿态,让孩子们感受到戏曲艺术处处是美……不同课程因为融入“戏曲”而更有生命力,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将戏曲渗透在各项活动中,构建戏曲活动课程。组建了“艺苑”戏曲社团,定期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为了大力推广戏曲艺术,学校社团多次通过大型集会进行戏曲艺术的展示,通过社区公益活动表演戏曲,通过校园橱窗宣传戏曲,以不同形式将戏曲融入到孩子生活,甚至通过学生感染到周边的每一个人。
为培养“学高气雅”的教师,让每一位教师濡染艺术气质,提升戏曲艺术修养,学校面向教师开设戏曲课程。着力打造专业师资队伍,联动校外优质资源。近年来,学校除了外派老师进行专业学习,还曾多次邀请知名艺术家到二七区艺术小学现场指导戏曲操,举手投足间让全体师生更加了解戏曲艺术。
黑底彩绘,造型古拙,似狗亦猴,能鸟可兽,这就是有中华文化“活化石”之称的中国非遗——“泥泥狗”。推门而进,孩子们深深沉浸在捏泥泥狗的欢乐气氛中,几乎没有注意到有人进来。这是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泥泥狗”工作坊一堂普通的手工艺术课。
泥泥狗文化可追溯到六千年前,让人类顶礼膜拜的中华图腾,在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上演绎着伏羲女娲的上古神话,如今已成为二七区艺术小学人人皆会,随心而制的泥玩具。他们以土为胚,在手指的揉捏中,跳脱成人祖猴、草帽老虎、多角兽的精灵模样,再涂以象征气象大同的五色,艺术魅力巍然绽放。后经艺术小学团队的探索革新,演绎出布艺、版画、衍纸、拼贴等多种表现形式,成为孩子身边的笔筒、砚台、……,由原来的泥蜕变成浴火重生的陶、光亮的瓷,饱含着艺小人对家的眷恋,诠释着河南人对泥土的深情。
泥泥狗泥塑社团主要是针对学校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丰富多彩的社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踊跃报名,规模一直在扩大,不仅成为孩子学习传承民间美术的主要阵地,也成了孩子们获得快乐的源泉。在泥泥狗泥塑社团活动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泥塑的魅力,二七区艺术小学全体美术教师和部分学生两次深入到周口淮阳“泥泥狗”协会会长任国和老师家中学习,了解“泥泥狗”这一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学习与传承泥泥狗捏制的技术与彩绘方法。使得师生不仅对泥泥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老艺术家对二七区艺术小学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了良好的前景感到欣慰。
把“泥泥狗”作为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对学校的美术教育有着深远意义。二七区艺术小学“泥泥狗”工作坊从最初的上门求教、拜访艺人到邀请专家、课程研发,从简单的手工尝试到造型百态的作品出炉,已走过四个春秋,坊内学生作品千姿百态,校内泥泥狗形象随处可见,令来访的外国友人咋舌赞叹,也让到来的同胞们无比震撼。二七区艺术小学也被授予“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桂冠。“泥泥狗”工作坊在“2017年郑州市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建设”评选中获一等奖。2018年5月,学校在全国第四届“真爱梦想杯”活动中做“泥泥狗”校本课程展示交流,参评的“泥泥狗”校本课程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秉承“尚艺尚美 快乐发展”的办学理念。“尚”即尊崇、注重,“艺”即艺术、技艺,“美”即为美丽和美好。学校注重艺术性的工作和生活,崇尚一切美丽、美好的事物,培养师生快乐自信的性格,追求真善美的情操。“让每一位教师濡染艺术气质,让每一名学生涵养艺术灵性”成为学校发展的愿景。
学校以课程为依托,增设“音乐审美”和“美术审美”课程,将优质美育资源普惠全校师生。开设舞蹈、管乐、钢琴、创客等20余项校本课程,根据学生个人需求自主选课,提升美育普适度。组建戏曲、泥泥狗、版画等社团,定制高阶美育目标,孕育美育专业人才。建设戏曲大舞台、艺苑戏曲馆、泥泥狗工作室、校园书画馆、管乐排练厅等十余处美育阵地,营造良好美育氛围。邀请中国管乐协会主席于海、河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孔夏、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等美育专家授课、指导,拓宽师生美育视野,提速美育品质形成。联合河南省美术馆、郑州师范学院、河南省舞蹈家协会等校外基地,汇聚美育资源,多元链接美育空间。
学校的舞蹈社团两次获得“小荷风采”舞蹈大赛最高奖“小荷之星奖”,管乐社团连续三年参加“中华杯”优秀乐团展演,获得“优秀乐团称号”,“泥泥狗”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国学小社团,“泥泥狗”工作坊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演活动,撰写案例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并入编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集》。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河南省“一校一品”示范学校,郑州市首届美育示范学校、郑州市戏曲进校园十佳示范学校。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无论是课程实施、校本研发还是社团活动,我们都要在创新中走出一条新路径”,二七区艺术小学校长白春荣颇有感慨地说道。传统艺术是通向孩子们美好未来的一扇大门,在传承民族文化的道路上,二七区艺术小学将继续以美育为引领,让美在这里绽放,让梦从这里启航!